33地图-→ 重庆涪陵区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重庆地图 辖区: 【渝中地图 | 大渡口地图 | 江北地图 | 沙坪坝地图 | 九龙坡地图 | 南岸地图 | 北碚地图 | 万盛地图 | 双桥地图 | 渝北地图 | 巴南地图 | 万州地图 | 涪陵地图 | 黔江地图 | 长寿地图 | 合川地图 | 永川地图 | 江津地图 | 南川地图 | 綦江地图 | 潼南地图 | 铜梁地图 | 大足地图 | 荣昌地图 | 璧山地图 | 垫江地图 | 武隆地图 | 丰都地图 | 城口地图 | 梁平地图 | 开县地图 | 巫溪地图 | 巫山地图 | 奉节地图 | 云阳地图 | 忠县地图 | 石柱地图 | 彭水地图 | 酉阳地图 | 秀山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涪陵区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30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含有 涪陵区 的地图(行政区划地图)
省/地市/区县/乡镇 简介
重庆涪陵区地图 渗透了古巴国历史传承的幽香,洋溢着浓郁现代文明的气息,三峡库区的明珠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涪陵区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行政区划,涪陵区 ……[详细]
重庆涪陵区敦仁街道地图 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位于长、乌两江交汇处,涪陵城区核心区域,东、北以乌江和长江为界与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隔江相望,西、南以兴华路和黎明路为轴线与崇义街道、荔枝街道交错接壤,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全街辖15个社区居委会,1个移民小区管委会,161个居民小组,总户数35284户,户籍人口99438人(,,敦仁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敦仁街道行政区划,敦仁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崇义街道地图 运而生的崇义街道是2008年5月涪陵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产物,由以前拥有“政经合一”职能的桥南开发区和原崇义街道6个社区构成,是承接重庆幅射涪陵主城的西大门,是涪陵主城江南片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城西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办公地点位于涪陵区双宝路4号。辖区幅员面积11.2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崇义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崇义街道行政区划,崇义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荔枝街道地图 荔枝街道地处涪陵城市中心和主城西南、西北城郊结合部,东邻白涛街道,南接武隆县鸭江镇,西靠龙桥街道,北连崇义街道,成立于1992年,由原荔枝乡、靖黔乡合并而成,2008年5月又与梓里乡合并成新的荔枝街道,全街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辖顺江、建涪、大塘、黎明、稻香、望涪等6个社区居委会和鹅颈关、蒿枝,,荔枝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荔枝街道行政区划,荔枝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江北街道地图 云从铁柜起,风逐锦江来。在驰名中外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城对岸,有一块富饶丰厚、正在开发中的翡翠沃土——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近年来凭借重庆直辖、西部开发、三峡移民、城乡统筹、涪陵江北新城建设的东风,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谱写了和谐人文、开拓创新、城乡统筹及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和,,江北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江北街道行政区划,江北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地图 江东街道成立于2001年3月20日,位于风景优美的义乌江东畔。东与东阳市交界,南与佛堂镇隔江相望,西、北与稠城、稠江、廿三里街道相邻。总面积91.6平方公里,下辖53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27万,其中外来人口20万。201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江东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行政区划,江东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李渡街道地图 涪陵市李渡区辖镇。区府驻地。1909年置李渡镇,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后马石乡并入,1992年马鞍、金银两乡并入。位于长江北岸。面积91.1平方公里,人口5万。水陆交通发达,长江流经该镇,省道涪(陵)长(寿)公路、国道“319”过境。辖石马、小溪、东堡、平垣、太乙、双龙、桂林、,,李渡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李渡街道行政区划,李渡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龙桥街道地图 涪陵市李渡区辖镇。建国后为荣桂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迁址龙桥,与北拱乡合并建龙桥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7公里。面积63.2平方公里,人口2.8万。涪(陵)蔺(市)、涪(陵)南(川)公路过境。辖杨井、增银、南浦、双桂、永胜、沙溪、贺家、大龙、白庙、金银、金镯、袁家、圣水、永,,龙桥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龙桥街道行政区划,龙桥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白涛街道地图 白涛镇位于涪陵区东南部,距涪陵城20公里,是涪陵区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主城和渝东地区前往仙女山、芙蓉洞、石夹沟、武陵山森林公园等著名风景区的重要通道。乌江黄金水道、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镇,白焦路、白龙路、白天路、白梓路使我镇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幅员面积121.,,白涛街道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白涛街道行政区划,白涛街道 ……[详细]
重庆涪陵区南沱镇地图 【镇情简介】 南沱镇地处涪陵以东长江“几”字形内河套地区,海拔在146米至667米之间,属长江河谷浅丘地貌。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早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榨菜、蚕桑、水果、生猪为全镇农业支柱产业。全镇幅员面积67.14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南沱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南沱镇行政区划,南沱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青羊镇地图 位置:位于涪陵城西南,距涪陵城42公里,南川63公里,东与马武、太和、武隆接壤,南与同乐、龙潭相邻,西与明家、两汇相连,北同堡子、惠明相靠。面积和人口:总面积107.4平方公里,总人口261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56人,历史文化:青羊镇于1992年7月,由原涪陵市青羊、双石两乡组建而成,以青羊铺,,青羊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青羊镇行政区划,青羊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百胜镇地图 地理位置:百胜镇位于北纬29°48’ˊ东经107°23’,距涪陵城15公里,东濒长江,南连江北办事处,西接丛林乡,北抵珍溪镇,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涪垫路、涪丰路北线横贯全境。资源优势:百胜镇境内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42881余亩;其中田16098亩,土26783亩;园地12043.7亩,其中果,,百胜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百胜镇行政区划,百胜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珍溪镇地图 涪陵市枳城区辖镇。是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建国后置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永义乡并入。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22公里。水陆交通方便,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方家、杨坪、薛家、舒家、景家、八角、金鹅、卷洞、天桥、石牛、麻柳、永义、斗力、高井、中乐、大兴、寨沟17个村,,珍溪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珍溪镇行政区划,珍溪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清溪镇地图 涪陵市枳城区辖镇。清光绪34年置镇,1953年改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5年重置镇,1992年土地坡乡并入。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11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四院、石板、松树、立石、杉树、五谷、寨门、河咀、地堡、万家、龙云、平原、龙溪、马鞍、土地、龙庙、余咀、王庄、白杨、胜利,,清溪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清溪镇行政区划,清溪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焦石镇地图 涪陵市枳城区辖镇。建国前后置焦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建镇,1992年复兴乡并入。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20公里。面积78.2平方公里,人口2.3万。省道过境。辖狮子、高炉、大土、 向阳、潭坝、龙山、白蜡、干溪、永丰、新井、板粟、土溪、麻溪、枧溪、瓦窑、茂花、自立、大溪、老井,,焦石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焦石镇行政区划,焦石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马武镇地图 涪陵区马武镇,位于距重庆107公里的涪陵区西南部24公里处,是涪陵区七个重点镇之一,因东汉大将马武曾屯兵于此而得名。一九三一年置为镇,全镇幅员面积55.5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社区居委,103个农业社,1.86万人,涪(陵)南(川)公路纵贯全境,是原辖6乡1镇的马武区公所在地。 境内属低山丘,,马武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马武镇行政区划,马武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龙潭镇地图 一、基本情况 龙潭镇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距主城区60公里,东接同乐乡,南接新村乡,北邻明家乡。涪龙路及龙潭河横贯全境,县乡道路全部硬化,交通便捷,它是邻近乡镇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龙潭片区的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区位优势相对突出,全镇幅员面积8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万亩。镇辖15个,,龙潭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龙潭镇行政区划,龙潭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新妙镇地图 涪陵市李渡区辖镇。建国前名新庙镇、建国后更名新妙乡,1958年置新妙镇,1992年开平乡并入。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44公里。面积81.7平方公里,人口3.1万,石(沱)龙(潭坝)、涪(陵)增(福)、新(妙)太(平)三条公路过境。辖新妙、石园、白象、白鹤、郑家、炮家、民结、行政、林主、北门、普陀、一阳,,新妙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新妙镇行政区划,新妙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石沱镇地图 石沱镇地处涪陵区长江南岸,上距重庆主城区8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全镇2.5万余人,其中,劳动力1.1万个,现有耕地面积2.2万余亩,农业生产以蔬菜、榨菜、蚕桑、柑桔、水禽等为主,她是重庆市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石沱场镇,,石沱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石沱镇行政区划,石沱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义和镇地图 涪陵市李渡区辖镇。1930年建义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大山乡并入建义和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5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3.8万。有两个轮船码头。319国道过境。辖东岳、马羊、松柏、五福、大鹅、万寿、塔石、长乐、长丰、双溪、盘龙、石二、双黄、芋坝、华严、鸭子、,,义和镇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义和镇行政区划,义和镇 ……[详细]
重庆涪陵区罗云乡地图 涪陵市枳城区辖乡。1932年设罗云乡,建国后沿用,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和兴乡并入。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21公里。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1.7万。省道过境。辖罗云、中堡、文昌、杜家、小堰、鱼亭、绿荫、铜矿、干龙、堰口、石盘、水竹、龙骨、杨柳、金家、后沟、段家、老龙18个村委,,罗云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罗云乡行政区划,罗云乡 ……[详细]
重庆涪陵区大木乡地图 大木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西南边缘,距城32公里,东与万盛区、南与南川市相邻。境内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 大木乡位于涪陵区东南部,距涪陵城57km,幅员面积96.3km2,海拔610—1980m,辖5个行政村 大木印象,1个社区居委会,3939人,耕地6465亩,森林10万亩,覆盖率75.4%。境内有,,大木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大木乡行政区划,大木乡 ……[详细]
重庆涪陵区武陵山乡地图 武陵山乡位于武陵山脉乌江下游东岸,距涪陵城区42公里,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2003年,武陵山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坚持以-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涪陵区“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和133奋斗目标,按照既定的思路,心无旁骛谋划地方经济发展,乡域经济凸现出特色魅力。(一)地理位置 ,,武陵山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武陵山乡行政区划,武陵山乡 ……[详细]
重庆涪陵区大顺乡地图 全乡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69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7635户,总人口24174人。历史沿革  大顺乡是在2008年5月16日全区行政区划调整中,由明家乡更名而来,是涪陵区三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依托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旅游资源、森林资源被列入全区重点打造的革命老区和文化,,大顺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大顺乡行政区划,大顺乡 ……[详细]
重庆涪陵区增福乡地图 涪陵市李渡区辖乡。清代称新场,1924年为增福乡,建国后仍称增福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三合乡并入。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72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2.1万。石(沱)龙(潭)、涪(陵)增(福)公路过境。辖延寿、三星、永宁、高崇、花桥、河坝、墨河、鸿鹤、黄龙、永红、民,,增福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增福乡行政区划,增福乡 ……[详细]
重庆涪陵区同乐乡地图 同乐乡古称铜锣,位于涪陵西南边缘,距城56公里,东与武隆县、南与南川市相邻。境内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最低海拔643米,最高1380米,幅员面积65.73平方公里,辖7个村85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546公顷,森林面积2333公顷,覆盖率35%,总人口167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5人,场镇常住户,,同乐乡行政区划,重庆涪陵区同乐乡行政区划,同乐乡 ……[详细]

简介

  

涪陵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质集散地。
  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
  得名。2000多年前,巴围存此设郡,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地形地貌:以低山浅丘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年降水量:1072毫米。
  河流:14条。
  水、电、气:水资源丰富,电力工业超前发展,地方电网自成体系,电力供应自给有余,天燃气充足。
  港口:23个。
  年吞吐量:客运1162万人,货运212万吨,大型新建集装箱码头已投入使用。
  机场:距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

建置沿革

  c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区境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 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
  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
  唐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7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4县,隶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5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
  川市。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6号,1995年11月5日),1996年1月,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地理概要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地貌概要

  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 主,河谷多为窄谷。区境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3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4个二级区。

气候概要

  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涪陵经济

  产业发展:五大转型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城市发展:三大转变
  逐步由建设主导型向规划主导型转变,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科学制定重点地段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地块规划图则,以高水平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展现建筑风格,提升城市魅力。由投资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转变,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城建投融资运营机制。由经济主导型向生态主导型转变,按照“减量、留白、增绿、添色”的原则,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强化污染源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天蓝、地洁、水清、人和”的城市环境。

涪陵水文

  涪现春旱;1999年12月17日至2000年2月13日,出现59天的冬干天气。 大风、冰雹:1998年共发生风雹灾害4次,最为严重的是4月6日出现的大风,风力达8级,冰雹直径为2—5厘米,持续时间达30分钟;1999年7月28日气象局观测站测得大风风力20米/秒,并伴有阵性降水,局部山区出现冰雹;2000年6月17日和23日,部分乡镇分别出现局地大风、冰雹布和水体的循环运动,是涪陵市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并与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一、水系
  涪陵区境的溪河,总归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略成“W”形;乌江由南向北于涪陵城东汇入长江,略成“S”形。两江支流众多。按河道汇流关系分:直接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含乌江),直接汇入乌江的一级支流有10条。按溪河流域面积大小分,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2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9条。
   区境河流大多为雨源补给型,径流因季风降水而比较丰富,多夏洪秋汛,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大。区境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4048.61亿立方米(含长江和乌江)。径流量在时间分配上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4至10月的丰水期,占全年径流量的85%。丰水期戏流常出现双峰分布L第一期4至7月,占年径流的57.6%,高峰在5至6月;第二期9至11月,占25.7%,峰值在9月左右。8月常发生高温伏旱,是丰水期径流低谷。故有不少溪河会在冬春枯水期和8月左右的旱期断流。年径流丰枯变化,据多年观测,丰年、枯年常交替出现,连续枯年少于丰年。1960至1961、1975至1976年连续出现过枯水年。 长江涪陵段主要支流有:
  梨香(黎乡、梨乡)溪 位于区境西部,在蔺市镇西部汇入长江。正源龙潭河发源于南川县乾丰乡境,全长79.1公里,流域面积850.6公里。其中两汇场至河河口段,习称梨香溪,长13.5公里,其河段平均坡降0.44‰。龙潭河至青羊乡八一桥纳同乐河,至两汇乡境汇油江河后入梨香溪,流域面积453平方公里;区境流长65.6公里,天然落差746米,平均坡降11.37‰。
  龙潭河 穿流于蔺市盆的石溪、堡子场向斜和四合场背斜中,出露地层主要淡侏罗系砂岩、泥页岩,形成坪状低山和桌状山顶;河流切割较深,沿岸形成陡崖和凹崖坡体,河床中乱石林立干流在八一桥以上称上游,长39.9公里,落差280余米。八一桥处多年平均流时4.9立方米/秒。八一桥至正草沟为中游,长17.4公里,河谷深切,相对高差50至500米,平均坡降23.8‰,水力资源丰富。
  油江河 发源于南川县土溪乡,自南向北流入区境增福乡,在两汇场与龙潭河汇流,入梨香溪。全长61.3公里,流域面积366.2平方公里,落差568米,河口外年平均流量5.57立方米/秒。南川县境为上游。增神速轾全善桥为中游,长18.7公里,落差204.5米。此面切割侏罗系地层较深,形成单斜状窄谷低中山地貌;河谷右岸山陡,竹林茂密;左岸坡稍缓,多为梯田。全善桥以下为下游,落差170余米,已建成增福、弋阳桥、红沙岩等4个小水电站。
  同乐河 发源于同乐乡宝顶山木麓,于八一桥汇入龙潭河,干流长21.05公里,流域面积90.2平方公里。已于涪南公路48公里处建新桥水库1座,作为开发龙潭河梯级电站的调节水库,库容1475万立方米,回水可至青羊场雄黄洞。
  清溪沟 正源鱼溪河,发源于惠民乡境,由南向北在双龙塘与发源于堡子乡的余家沟汇合,水流至蔺市镇安澜桥汇于长江。主流全长15.8公里,落差515米,平均坡降32.6‰,流域面积102.4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白龙桥以上为上游,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植被较好,径流稳定,河道平缓。白龙洞桥以下至蔺市镇红旗电站为中游,长4.9公里,落差384米,平均坡降78.4‰,为区境平均坡降最大的河段,已建成惠民等水电站两座。
  止桥河 又名小溪,正源发源于大柏乡黄草山东麓,经金银、马鞍、义和、李渡等乡镇在石板滩汇入长江。全长28.3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总落差314米,平均坡降11.1‰,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6立方米/秒。流域呈扇面状,马鞍乡黄桷洞以上水系发育,流域暴雨强度大,加上历史上的过量垦殖,水土流失严重,易受洪灾。上游已建水磨滩水库,下游建有双溪、上桥两座小水电站。
  渠溪河 发源于忠县白石乡,自东向西经丰都县后于大胜乡境观音庙注入长江,系区境唯一向西流的一条河流。干流全长93公里,总落差334.8米,平均坡降3.06‰,流域面积923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4.78立方米/秒。渠溪河在市境流长19.8公里,集雨面积95.7平方公里,落差34米;水量丰富,河道平缓,可航行和养鱼。
  碧溪河 发源于丰都县保和乡,由北向南在仁义乡进入市境,于百汇场注入长江。全长45.8公里,落差362米,平均坡降7.90‰,流域面积150.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区境内流长10.2公里,集雨面积33.98平方公里,落差173米;其大部分河段的河床平缓,水面较宽,流域呈扇面状,水系呈树枝状;已建成朱家冲、洪湖两座水库和高滩、百汇两座电站。
  麻溪河 发源于大木乡,由东向西经悦来、复兴等乡后注入乌江。干流全长35.9公里,总落差774米,平均坡降21.56‰,流域面积306.7平方公里。悦来乡以上为上游,长9.1公里,落差503米。上游为岩溶峡谷中山窝等乡,中游为溶丘谷地低山,下游为垄岗谷地地貌。沿流溶洞、天坑、暗河较多。冬季因降水减少,常出现干枯河段。流域区有市林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较好。水土流失面积62平方公里,占20.2%。已建成右岸的建设大堰,左岸的鱼碑大堰,以及焦石、悦来等3座小水电站。

二、地下水

  据1982年调查,涪陵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枯水期(频率75%)为1.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4.51亿立方米。岩性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态决定了地下水的水质、赋存状态和运动形式,因此形成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1、类型
  区境地下水按其成因和赋存形式可分为4类:
  (一)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松散堆积物即第四系未固结成岩石的沙砾和粘土,其内部孔隙特多。主要分布于长江、乌江两岸,面积1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幅员面积的0.54%。其地下水赋存于阶地、河漫滩砂砾石中,但因河漫位置较低,常被江水淹没,利用意义不大。
  涪陵区
  (二)基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蔺市、龙潭盆地和珍溪向斜部分,出露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与遂宁组,面积802.7平方公里,占全区的27.3%。地下水枯季径流量1095.71万立方米,占全区枯季地下水径流总量的7.7%;多年平均径流量3444.81万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的7.6%。
  (三)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1)、一般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分布在各背翼部,含水层为三迭系须家河组,呈条带状、环状展布。面积158.5平方公里,占5.4%。其富水级别属中等。枯季径流量1091.88万立方米,占全区的7.7%;平均径流量3368.89万立方米,占全区的7.5%。
  (2)、红层承压水。分布于蔺市、龙潭盆地与珍溪向斜周围广大地区,含水层为侏罗系珍珠冲组至上沙溪庙组的红翁地层,面积1078.6平方公里,占36.7%。富水情况贫乏至中等。枯季径流时439.69万立方米,占全区的3.1%;平均径流量1205.94万立方米,占全市的207%。
  (四)碳酸盐岩类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永义、丛林、靖黔、梓里等乡及白涛、焦石两区,其展布形状犹如一个收笔很细的大写的“C”字。面积818平方公里,占27.8%。除大型的槽谷洼地内有少量的第四系覆盖外,其余均为裸露型。这一带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岩溶水丰富,系市境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岩溶水特别丰富的往往是在背斜翼部质纯的厚层碳酸盐岩层地带。

3、暗河及大泉

  区境已查明的暗河有8条,均分布在三迭系嘉陵江组灰岩中,为顺层发育;总长度27.2公里,平均每条长3.4公里,最枯总流量707.02升/秒,平均每条88.38升/秒。岩溶大泉21个,正常流量为659.81升/秒,平均每个31.42升/秒。暗河及大泉总流量1366.83升/秒,占全区岩溶地下水流量的11.6%。

涪陵山脉

  区境主要山脉有:铜矿山脉、武陵山脉、大梁子山脉、黄草山——五宝山脉和勾家场——梓里场山脉。
  铜矿山脉
  
 距涪陵城东23公里,与丰都县交界处。山脉南北走向,穿越罗云、焦石、卷洞3个乡镇的东部。山脊呈“一山一槽二岭”形态。出露最老岩层为二迭系灰岩,山顶峰丛发育。主要山峰有:大顶山(海拔1372米)、鸡石尖(1319米)、耷耳山(1224米)等。
  武陵山脉 距城东南33公里,与丰都、武隆县交界处。山脉主脉走向北东,至武隆县木根乡以西转北西向,为海拔2000米左右的背斜中山,主要由二迭系、三迭系灰岩组成。最高部分在大木、龙塘两乡与武隆县交界处。山脊呈锥状伸展,山顶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密布。主要山峰有:磨槽湾(2033米)、歇马台(2016米)、大山堡(1977米)、猫儿山(1944米)等。主要洼地有:落东坝、龙塘坝等(海拔1000米左右)。
  大梁子山脉 距城西南29公里,与武隆县交界处。山脉走向北东(南端)转南北向,两侧横谷发育,主要为侏罗系自流井组岩构成。为龙潭河、小溪水系与大溪河水系分水岭。主要山峰有:大梁子(1347米)、上峰岩(1268米)、甘家山(1035米)、雷劈山(903米)等。
  黄草山——五宝山脉 在区西北与长寿县、巴南区分界处。山脉北东——南西走向,在黄草峡为长江切割,伸至石和乡境转南北向。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主要山峰有:大尖山(1100米)、黄荆坳(1050米)、拦马山(1000米)、尖峰顶(981米)、太平寨(942米)、木鱼山(907米)、五宝山(881米)等。
  勾家场——梓里场山脉 在区境中部。山脉为南北走向,在龟龙关(古鸡鸣峡)为长江切割。主要出露地层为三迭系中下统灰岩。呈“一山一槽二岭”和“一山二槽三岭”组合形态。山顶岩溶残丘、峰丛、洼地密布。主要山峰有:兰花岗(1166米)、文家山(1006米)、望丰都(974米)、旗插山(742米)等。

自然资源

  涪陵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域内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最能代表涪陵资源优势:
  一是 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9.3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涪陵电网属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
  二是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生产高标号水泥。
  三是 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拓展重庆市场。
  四是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涪陵白鹤梁,有石刻163段,记载了1200多年以来长江水文资料和历代文人墨客丰富多彩的诗画题刻,被誉为“水下碑林”,国家文物局筹划建设“水下博物馆”矛以保护。古代巴王故里小田溪,理学圣地点易洞,唐长孙无忌墓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面积共2941.46平方公里,其中:2007年末耕地总资源10.5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常用耕地6.70万公顷,下降0.4%。森林面积达到10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5.3%。

二、矿产资源

  涪陵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高标号水泥。区境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
  1、燃料矿
  
 (一)煤 区境的煤产开二迭系和三迭系的上统地层,多为零星分布。现已发现小型矿床(点)20余处,煤层大多比较薄且厚度不稳定。累计探明原煤储量3071万吨,而可采储量比较有限,故区境煤炭资源相对贫乏。
  (二)天然气 产于蔺市盆地的三迭系地层中。1984年于四合乡首次钻通一井,日产气可达24万立方米,预测储量17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发热量8500千卡,含硫46毫克。
  2、金属矿
  (一)铁矿 区境铁矿藏于侏罗系下、中统地层,累计探明储量2249余万吨。其品种有菱铁矿和赤铁矿两类。菱铁矿主要分布于大柏、荔枝、清溪、永义等乡境,主产于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含铁量26-31%;累计探明储量2200余万砘。其中以清溪河嘴储量最丰,近1000万吨。矿体有两层,仅一层有工业价值,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倾角31至40度;平均含铁量31.53%,因含磷量较高,难以得用。70年代涪陵钢铁厂曾开发过此矿。此外,尚有开平乡八岩村产菱铁矿,出于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上部,储量不明。赤铁矿主要分布于太和、梓里、酒店等乡镇,产于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地层,累计探明储量约40万吨;矿体薄,仅一层,含铁量27-30%。
  (二)砂金 主要分布于区境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其中焦岩乡坪西坝、珍溪镇兔耳坝为唐宁以来历久不衰的淘金点。据取样检测,每件(即一瓢,约3公斤)一般含量5至22粒。
  (三)铝土矿 产于二迭系梁山组中部或下部,与耐火粘土共生,矿体多为似透镜状。龙塘乡牛角洞附近发现两个透镜体矿床,一个长1200米,一个长300米,厚0.6至2.55米,平均厚1.5米,预测储量54万砘。其化学组成:三氧化二铝含量50-80%,二氧化硅5-15%,三氧化二铁2-10%。此外,白涛镇二迭系龙潭组底部产铝土页岩,厚0.3至4米。据1962年四川省地质局203地质队取样化验:三氧化二铝含量25.53--33.08%,二氧化硅23.70--37.68%,缺乏开采价值。
  3、非金属矿
  (一)石灰石 区境水泥用石灰石分布广泛,累计探明储量达4亿多砘。北岩口石灰石属早三迭世沉积和嘉陵江灰岩。矿体厚51至167米,呈单斜层产出,倾角13至20度。氧化钙含量48-52%,氧化镁含量1%左右。储量1亿吨以上。大堡山石灰石属中三迭世沉积的雷口坡灰岩。矿体位于背斜轴部,有3至4层,倾角10至38度。总厚166至181米。氧化钙含量51-53%。氧化镁含量0.66--1.19%,大多数在1%以下。储量2.7亿吨。两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均简单,易于露天开采,且运输方便。
  (二)泥岩 可作制造水泥的配料。现已发现两个大型矿床:一为涪陵城东插旗山,位于早侏罗世的自流井组中部(马鞍册段)。平均品位:二氧化硅58.73%,三氧化二铝16.04%,氧化钾和氧化钠2--3.09%。矿体层数5层,总厚154至167米。呈单斜层状产出,倾角10至18度。累计探明储量2022万吨。该矿排水条件良好,适于露采。一为丛林乡廖家湾,产于侏罗系中统地层中。矿体为一层,厚130至148米。已探明储量1811万吨。平均品位:二氧化硅60.20%,三氧化二铝16.55%,氧化镁1.5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露采。
  (三)砂岩 可作水泥配料。主要产于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4个矿点:菜场马脚溪,累计探明储量647万吨;白涛镇木头溪,探明储量6000万砘以上;城西南鹅颈关,储量1374万吨。以上矿体的二氧化硅含量都在80%以上。水文地质状况简单,易于露天开采,亦便于运输。
  (四)硅质岩 又名石英砂,系制造玻璃的原料。区境卷洞乡发现矿点。该矿主要以似层状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三层及长兴组中下部,已探明储量1.2亿吨。岩(矿)石按其颜色可分为黑、白两种类型,均为致密状构造,隐晶至微晶质结构,粒径一般0.01至0.02毫米,质坚硬。主要矿物成分石英或玉髓含亘90-98%,次为泥质、有机质碳酸盐矿物。但该矿三氧化铁的含量普遍偏高,且有质硬、粒粗、选矿难、不具备露天开采等因素,难于开发利用。
  (五)钾质凝灰岩 区境丛林、永义乡有矿点,产于三迭系雷口坡组底部,习称“绿豆岩”。厚0.6至0.78米。平均含氧化钾9-11%。丛林乡1977年曾建厂开采。后因矿点小、品位低等原因而转产水泥。
  (六)硫铁矿 分布于上二迭系长兴组上部和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的顶部和底部,大多呈结核状、星散状形式赋存。焦石、卷洞、山窝、龙塘、梓里等乡境均有矿点分布,含硫量8-24%不等,已探明储量260万砘。其中以焦石火石沟所产品位最高,含硫量达到24%左右。卷洞乡道角、龙塘乡牛角洞、大木乡土井储量较多,分别为168、72、20万吨,含硫量17%,1977年曾建厂开采,后因资金不足等原因下马。

三、动物资源

  涪陵区境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带农田动物群和盆地南缘中低山地带亚热带森林农田动物群的过渡地区,其特点是:南(中低山区)北(岭谷区)方种类均有,以南方为多,但稀有珍贵种少,有不少有代表性的亚种;兽类方面有穴居、生活在岩石上的多种蝠类。

三、植物资源

  区境植物种类繁多,不少种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培育和开发利用,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品种,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优势。
  农作物品种资源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豌豆、胡豆等十多种,计30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类、蔬菜类、药材类、其它类等数百个品种;茎瘤芥(青菜头)、红心萝卜等为涪陵著名特产。
  森林资源 用材林有马尾松、杉木、柏木等乔木树种资源42科78属104种,其中有香樟、楠木、红豆等珍贵树种,水杉、秃杉、银杏、鹅掌揪等珍稀树种。经济林木中有柑、橘、苹果、梨、李、桃、龙眼等果树资源30100多个品种,还有油桐、桑、茶、漆、乌桕、木瓜、黄栀子、杜仲、厚朴、昊萸以及竹类、青藤、马桑等数百个品种。
  牧草资源 计有43个科160多种,集中分布面积达50万亩。
  中药材资源 据1979的不完全调查,野生中草药达850余种,家种药材96种。
  珍稀古老植物资源 涪陵区亦是“第三纪植物避难所”地区之一。古老孑遗植物中,有芒萁、里白、金毛狗、凤尾蕨、石松、海金沙等蕨类。裸子植物中的水杉、银杏等是有名的“活化石”。列入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珍稀危保护植物名录,属一级保护的有水杉、秃杉,属二级的有三尖杉、杜仲、鹅掌揪、福建柏、水青树、荔枝、银杏、金钱松、马尾松、铁线蕨等,属三级的有厚朴、黄连、天麻、龙眼、楠木、红豆杉、红椿、红豆树等。这些植物可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等用。

四、土壤

  涪陵区土壤总面积2265.19平方公里(1978年末数,下同),分别占总幅员面积的和陆地面积的76.9%、83.0%。由于地形、地貌、土壤母质、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分布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涪陵区的土壤组合:三迭系雷口坡组、飞仙关组和侏罗系出露地层,形成区境大片紫色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0.4%;三迭系的须家河组、嘉陵江组以及二迭系、志留系出露地层,形成了区境后山地区的大片山地黄壤,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49.1%;长江、乌江水系沿岸则在第四世纪以来形成了带状、零星分布的冲积土,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0.5%。
  区境河谷、平坝、低丘陵地区秦汉时代已大量开发,许多山和低中山地唐宋时代已辟为畲田和梯田。清代乾隆年间及以后,山地亦广泛垦殖为耕地,农业土壤面积不断圹大。这方面使丘陵坡地森林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瘦、薄坡地。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土壤的改良,使土壤属性、肥力发生发质的变化,如区境大量的水稻土即是这样形成的。
  风土特产
  涪陵榨菜
  在中国名目繁多、品味各异的酱腌菜制品中,涪陵榨菜可算得佼佼者。它以表似碧玉、红如玛瑙的外观形态,鲜、香、嫩、脆的特殊风味,以及营养丰富、方便可口和耐储存耐烹调等许多优点,佐餐、侑茶调味等多种用途而驰名中外,与欧洲的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因涪陵区是榨菜的发源地和集中产地,故被誉为中国的榨菜之乡。
  榨菜是利用一种名叫茎瘤芥的蔬菜栽培植物的瘤茎(俗名青菜头)作原料,经过专门加工腌制而成的腌菜食品。四川东部的土壤、气候条件最适宜茎瘤芥生长,所形成的瘤茎部分尤为肥嫩;其加工时的自然环境也得天独厚,可以在自然风的微微吹拂下进行露天风脱水,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进行腌制加工;加上长期积累起来的一整套独特的加工工艺,使瘤茎丰富的营养成分得以保持和合理转化,并显示出独特的品味。
  18世纪初叶,涪陵长江沿岸已有茎瘤芥的栽培,将它制成榨菜则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次年,涪陵人邱寿安开始进行批量商业加工并投放市场,但至清末还处于独家经营状态,直至民国初才迅速传开,至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大行业,其后历久不衰,至今已逾百年。

城区景点

  水底碑林----白鹤梁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直辖市涪陵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处北纬29度43分,东经107度24分。全长1600米,宽10--15米,自西向东延伸,呈一字形与江流平行。水位标高137.81米,梁脊高出最低水位2米,低于最高水位30米。距长江南岸100米;东临长江与乌江的汇合处。由于常年受江水冲刷,石梁形成上、中、下三段。被誉为“长江一绝、中国一绝、世界一绝”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主要分布在220米长的中段上。1980年,白鹤梁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白鹤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岩题刻
  北岩在涪陵城长江北岸,北宋初期已有普净院等寺庙建筑。绍圣年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谪涪时讲学、注《易》于此。南宋时,理学地位提高,北岩建伊川先生祠堂、北岩书院,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官宦名流、文人学者等路过涪陵,大多要去北岩游览题咏。南宋至民国年间,钩深堂及北岩崖壁上留下题刻甚多,但由于崖壁砂岩易风化,字迹多漫灭,崖壁现存题刻和有痕迹可辨者70余幅,若加上原钩深堂室内碑刻和文献所载,北岩题刻在百幅以上,绝大部分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文学艺术价值。
  据《八琼室金石补正》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等记载,崖壁尚有宋代尹赙、王庶、程遇逊、李吕、陆游等名人题诗。钩深堂内壁间,原有宋代的《伊川先生祠堂记》、《北岩书院记》、《南宋断碑》、《陆游诗碑》,《朱子与(度)周卿书》、《黄应口寄性善帖书》,明代的《李廷龙诗碑》,以及清代由州署移入的《花蕊夫人诗碑》等著名碑刻。
  黄庭坚题铭 (幅宽)48×(高)80厘米。楷书。正文“钩深堂”,3字大小依次为26×21、21×22、20×20厘米,落款“山谷书”,字大5×5厘米。此刻原为钩深堂大门门额,后移刻崖上,故至今清晰可辨。
  庆元题刻 100×113厘米。楷书,8行,行9字。字迹漫患难识,第二
   行可见“庆元”二字。按,“庆元”为宋宁宗年号,当在公元1195至1200年间。 朱熹诗刻 85×142厘米。行楷,4行。正文:“眇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落款:“晦翁”。
  绍兴癸酉(1153)题刻 在一石龛东壁,40×132厘米。楷书,2行:“汴阳吴克舒绍兴癸酉书云日举家来游阱椽侍行。”
  绍熙癸丑(1193)题刻 145×103厘米。楷书,12行,行8字。各行有少许字迹勉强可辨,第十一行有“绍熙癸丑”等字。
  淳祜辛亥(1251)题刻 在一石龛西壁,65×100厘米。楷书,4行:“淳祜辛亥三月既望左绵刘济川三山林元成都杜庭燮三泸何清来游。”

周易园

  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与涪陵城隔江相望。据《舆地纪胜》和《涪州志》载,北宋程颐曾在此注《易》6载,写成理学代表作《易传》,程氏理学由此发祥。园西壁上刻有“点易洞”字迹。“点易洞”是一人工开凿的石洞,现今洞口上方尚有
   “点易洞”三字。洞内有朱熹游此的题诗:“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 周易园中心景点为一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代名人书法手迹80余幅。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龛若干。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